深耕十載拓科技路 ,篤行不怠筑“彼價”夢
——訪上海彼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趙其吉

2015年,當信息科技浪潮初起時,趙其吉帶著對行業的好奇,注冊公司、購買域名、搭建網站;當線下模式遇阻時,他轉身擁抱線上,從在線教育到社交軟件;當行業內卷加劇時,他又以“ToC+ToB”雙輪驅動破局,甚至將目光投向了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領域。十年創業路,他始終以“貼近需求、靈活迭代”的方式,在科技賽道上走出了一條屬于上海彼價的差異化發展路徑。這份堅守與創新,不僅是一位創業者的成長印記,更是中小型科技企業在時代浪潮中尋求突破的生動縮影。
緣起:從線下培訓到科技賽道的轉型之路
2015年,趙其吉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——注冊上海彼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同時購入了pdnn.com、注冊了bjfen.com等域名搭建網站。彼時的他,雖未清晰地界定“是否能真正地進入科技行業”,卻已通過線下培訓班的招生宣傳與品牌打造,悄然積累著對市場需求的感知。他為培訓班提出了“必加分”的宣傳口號,并在2017年成功地注冊了相關商標,在這一過程中,線下實體運營的局限性逐漸顯現,也讓他開始思考線上轉型的可能。
真正推動趙其吉轉向科技賽道的,是2020年的一次偶然啟發。在騰訊星空演講創業大會上,“白云開鎖總部小程序”的案例讓他眼前一亮:2萬名開鎖師傅入駐平臺,前期免費積累用戶,后期通過收費實現盈利,這種“連接供需”的模式,讓他看到了線上平臺的發展潛力。結合自身對教育領域的接觸,他決定打造一個“家教老師對接平臺”,開發“必加分APP”與小程序,計劃連接大學生家教、專業老師與有需求的學生。
然而,理想與現實之間很快碰撞出差異。平臺推廣需要同時拓展教師端與學生端,雙重壓力讓團隊倍感吃力,且團隊的核心優勢在于研發而非運營。恰逢當時“雙減”政策出臺,雖未對項目造成直接沖擊,卻也讓趙其吉更加清醒地調整方向,放棄了“供需對接”的復雜模式,轉而聚焦于“視頻課程銷售”,以高性價比的課程滿足普通用戶的輕量化學習需求,既簡化了盈利路徑,也更貼合團隊的能力基因。
布局:四大業務構建“ToC+ToB”雙輪驅動
在不斷的試錯與調整中,趙其吉逐漸為上海彼價搭建起清晰的業務框架,形成“ToC貼近需求、ToB凸顯優勢”的雙輪驅動格局,四大業務板塊各有側重又相互支撐。

ToC端的業務,始終圍繞著用戶的日常場景展開。除了以“必加分”為核心的在線教育,2021—2022年疫情期間,趙其吉從“盲盒交友”模式中獲得靈感,開發了“伴友APP”。這款軟件最初僅具備“放入紙條和抽取紙條”的交友功能,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,逐步迭代出照片墻、朋友圈、實時聊天等功能,從單一的交友模塊成長為綜合社交平臺。為了保障品牌的權益,他還注冊了“伴友”及“半友”兩枚商標,并計劃借鑒抖音、微信等模式,以“免費基礎服務+增值收費項目”吸引并留存用戶。此外,針對居家生活需求,團隊推出了“百萬到家服務”,覆蓋裝修、家政、保姆匹配等場景,對標58到家、美團、京東家政等平臺,試圖以更靈活的服務模式切入生活服務賽道。
ToB端的業務,則是趙其吉結合自身優勢找到的差異化突破口。2022年底和2023年初,團隊承接了廣州一家大型財務系統公司的智能核算模塊外包項目。該公司當時面臨著“財務團隊不懂開發、開發團隊不懂財務”的困境,尤其是業務系統同步、基礎檔案定義、業務類型定義、單據模板定義、API接口注冊、臺賬導入、憑證生成等功能的邏輯落地,成為項目推進的難點。而趙其吉憑借在創業過程中積累的財稅經驗,以及團隊眾多兼職程序員的研發能力,成功地打通業務端與技術端的壁壘,順利地完成了項目交付。這次合作,不僅驗證了團隊PaaS平臺的復合優勢,也讓他看到了低代碼平臺的發展潛力。此后,上海彼價推出的低代碼平臺服務,為大中型企業(包括部分大型國企)提供軟件開發與技術支持,以敏捷開發的能力幫助企業降低數字化轉型的成本。
成長:從輕量化運營到體系化發展的突破
上海彼價的發展,不僅是業務的拓展,更是團隊與能力的逐步成熟。從初創時的“輕量化運營”到如今的“體系化發展”,趙其吉在團隊管理與資質建設上,走出了一條貼合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的新路徑。
公司起步階段,受限于規模與資金,趙其吉采用了靈活的團隊模式,核心成員把控方向,具體研發工作則依賴兼職程序員與臨時技術人員。這種模式管理成本低,且成員多為自發投入,在項目初期有效地降低了運營壓力。隨著業務逐漸穩定,團隊進入成長期,趙其吉開始正式地組建全職團隊,將招聘重點放在應屆畢業生上:一方面,應屆生的學習能力強、接受度高,便于企業培養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;另一方面,他充分利用國家“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政策”,在減輕公司成本負擔的同時,也為年輕人提供了成長平臺,形成了“培養與發展共生”的人才生態。

資質建設與項目驗證,是上海彼價邁向規范化發展的重要標志。2023 年,趙其吉啟動了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,為此完成了2020—2022年的財務報表審計,從財務合規、技術研發等多方面夯實企業的技術屬性。而廣州智能核算項目的成功,更是打破了外界對“上海彼價僅做ToC產品”的認知,為拓展ToB業務積累了關鍵案例。面對行業“內卷嚴重”的現狀,趙其吉始終保持著清醒:他承認“伴友APP”當前用戶規模較小、依賴自然流量等問題,也正視安卓端上架時面臨的隱私政策、權限索取等合規挑戰,但他更堅持“聚焦自身優勢”,以研發能力保持產品的靈活性,以“用戶價值優先”避免價格戰,從生活細節中尋找細分需求,而非盲目地追逐“行業痛點”。
展望:從軟件研發到軟件硬件相結合的未來
在上海彼價的業務版圖中,現有四大板塊:“必加分”在線教育、“伴友”在線社交、“百萬到家”生活服務與ToB低代碼平臺,已構成堅實的業務底盤。而趙其吉的目光,早已越過了當下的業務邊界,錨定了更廣闊的科技賽道。科技行業的競爭本質上是創新的競速,唯有以現有優勢為跳板,才能在未來的發展浪潮中占據先機,因此,上海彼價的下一段征程,清晰地指向“軟件研發”向“硬件+人工智能”的深度跨越。
當前,團隊的核心重心始終圍繞著“融資擴規”展開,這不僅是規模的擴張,更是為業務升級儲備動能。趙其吉計劃通過融資,一方面推動現有產品的迭代完善,重點優化“伴友APP”的功能體驗,補上推廣運營的短板,讓這款從“盲盒交友”迭代而來的社交產品,真正地突破自然流量的局限,觸達更多潛在用戶;另一方面則深化ToB端低代碼平臺的市場滲透,深化與大中型企業的合作,提高技術服務在營收中的占比,讓低代碼平臺成為支撐公司穩定增長的“壓艙石”。
長期來看,物聯網、人工智能、智能硬件、智能軟件、無人機、機器人等領域,是趙其吉重點關注的方向。他認為,團隊已攻克了軟件研發的核心難點,未來結合硬件實現場景落地,將是業務拓展的重要路徑。在平臺定位上,他堅持“通用型”路線,不刻意劃分高中低端市場,而是以“伴友”“必加分”等品牌為核心,整合在線教育、社交、到家服務資源,同時通過低代碼平臺為第三方提供技術支持,逐步構建起開放的生態體系。

談及對年輕創業者的建議,趙其吉的思考始終扎根于自身十年的實踐,他不建議盲目地追逐行業熱點,可從自身需求與生活細節切入,善用國家政策降低成本,始終要以用戶價值為核心,科技創業沒有捷徑可走,少則三到五年的歷練與沉淀,才是企業從“存活”走向“成長”的必經之路。這些樸素的感悟,既是他帶領上海彼價穿越行業周期的心得,也是對每一位科技賽道逐夢者的真誠提醒。
從2015年注冊公司時的懵懂探索,到如今業務板塊模式清晰、未來發展方向明確,趙其吉用十年時間,將上海彼價從一家小微型科技公司打造成兼具ToC與ToB能力的創新企業。他的創業故事里,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卻藏著中小型科技企業最珍貴的生存智慧,以用戶需求為標尺,以靈活迭代為利器,在行業內卷中筑起差異化發展的壁壘。
如今,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浪潮已至,趙其吉與上海彼價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。或許前路仍有挑戰,但我們有理由相信,這位聚焦于“用戶價值優先”的創業者,將帶著上海彼價在科技賽道上走得更遠,而他的故事,也將繼續為更多中小型科技企業提供一份可參考的成長樣本,找準方向、篤行不怠,同樣能抵達屬于自己的彼岸!
